批八字 问财运 问婚姻 问姻缘

易经不好的卦象,易经四大吉卦与四大难-开元体育英超

2024-01-31 热度:22001

周易第59卦 好不好

【王明光:互卦与变卦】
59风水涣,上巽下坎。
互卦:27山雷颐。
初六:变卦为61风泽中孚。
九二:变卦为20风地观。
六三:变卦为57巽为风。
六四:变卦为06天水讼。
九五:变卦为04山水蒙。
上九:变卦为29坎为水。

【启福阁:详解六十四卦】
易经第五十九卦,风水涣,上巽下坎。
涣:亨。王假有庙,利涉大川,利贞。
〖释〗
巽上坎下,卦名称作“风水涣”。“序卦传”说:“说而后散之,故受之以涣;涣者,离也。”意思是说通而喜悦之后疑惑消散,所以在兑卦之后接著是涣卦。涣是离散的意思。
“涣”是冰融解破裂,离散的意思。“假”是至。这一卦,下卦“坎”是水,上卦“巽”是风,风吹水上,形成水波离散的现象,所以称作涣卦,象徵喜悦使郁闷涣散。
“九二”刚爻得中,“六三”与“六四”,两个阴爻同心同德,所以亨通。当天下离散时,君王应以至诚,到宗庙祈祷,获得神的保佑,使人民看到君王的诚意,因而感化,再重新聚结,就能像涉过大河般,有利于冒险犯难,所以也有挽救涣散的含意。又,上卦“巽”是木,下卦“坎”是水,木舟在水上行,也像是有利于渡河;但必须坚正道。

涣,亨。王假有庙。利涉大川,利贞。
〖释〗
涣卦亨通。君王来到宗庙。有利于渡过大川险阻,利于正固。

彖曰:涣亨,刚来而不穷。柔得位乎外而上同。王假有庙,王乃在中也。利涉大川,乘木有功也。
〖释〗
涣卦亨通,刚爻下来而不穷困。柔爻得到适当的位置与上面的刚爻和同。君王来到宗庙,是君王在中位。有利于涉过大川险阻,是乘著木舟有济渡之功。

象曰:风行水上,涣。先王以享于帝,立庙。
〖释〗
春风吹行到水面上,这就是涣卦。先王从中得到启示,享祭天帝,设立宗庙。

初六:用拯马壮,吉。
象曰:初六之吉,顺也。
〖释〗
“初六”正当涣散的开始,迹象还不严重,用健壮的马追赶,就可以拯救,转为吉祥。而且“初六”柔弱,没有拯救涣散的力量,必须得到壮马才行。壮马指阳刚的“九二”,所以“象传”说:“初六”所以吉祥,是顺从“九二”的缘故。
这一爻,说明拯救涣散,应在开始时就用积极的手段。

九二:涣奔其机,悔亡。
象曰:涣奔其机,得愿也。
〖释〗
“机”即几,矮脚的桌子,古时席地而坐,所以用几。“九二”阳爻阴位不正,应当有后悔;不过,“九二”是渐卦的“九三”由外奔来,到达内卦的中位,就像坐下来依靠在矮桌上,得以安定,使预料中的后悔消除。
“象传”说:在涣散的时刻,人人都期望得到安全的场所,能够安定,“九二”达成这一愿望。
这一爻,说明挽救涣散,须先求安定。

六三:涣其躬,无悔。
象曰:涣其躬,志在外也。
〖释〗
“躬”是自身,在此处是利已心的意思。“六三”阴柔,不中不正,本来有自私自利的性格。可是,因为在刚位,能够克制私心,使私欲涣散,积极有所作为,因而使后悔消失。“象传”说:因为“六三”的志向,是在救济本身以外的人。
由此以下的四爻,都是说要将什么涣散,以救济时弊。
这一爻,说明拯救涣散,要先除去私心。

六四:涣其群,元吉。涣有丘,匪夷所思。
象曰:涣其群,元吉﹔光大也。
〖释〗
“夷”是平,平常人的意思。“六四”阴爻阴位得正,上方与“九五”的君王接近,相当于担当拯救涣散的重任的人。“六四”在下卦无应,象徵没有私党;亦即,解散自私的党派以奉公,当然大吉大利。自私的党派解散,促成大团结,群众聚结得像山丘,这是平常人难以想像的壮举。“象传”说:这种灭私为公的行为,是非常光明正大的。
这一爻,说明挽救涣散,应消除派系,促成大团结。

九五:涣汗其大号,涣王居,无咎。
象曰:王居无咎,正位也。
〖释〗
“大号”是君王的命令。汗发出后就不能再取回,君王的命令,也是如此;所以有“论言如汗”的说法。“居”是囤积居奇的居,蓄积财富的意思。
“九五”阳刚中正,在君位,是圣明的君王,当天下涣散的时刻,明确的命令,像汗一般发出,令出必行;王蓄积的财富,也散发给天下人民,使涣散得以防止,可以无咎。
这一爻,说明拯救涣散,应排除私利,为公众造福。

上九:涣其血,去逖出,无咎。
象曰:涣其血,远害也。
〖释〗
“血”是伤害,“逖”是远的意思。“上九”已是涣散的极点,但距离下卦“坎”的险最远,不会受到流血的伤害。所以,远离可能受伤的场所,就不会有灾难。
这一爻,说明拯救涣散,应除害。

〖卦意〗
涣卦,阐释挽救涣散的原则。在丰盛安逸的环境,人心容易涣散,以致离心离德,重私利而忘公益,使风气败坏,破坏团结,必须及时拯救。因而,当显露涣散的迹象时,就应当以强有力的对策,及时挽救。首先应顺应民情,先求安定;并且消除私心,消灭派系,抑制私利,革除弊端,为公众造福。惟有牺牲小我,完成大我,才能促作大团结,重新获得安定。
〖六爻〗
风水涣卦;上巽下坎,中存艮震,山下有雷,动摇草木,根枝不宁,伏于坎险之中,雷动为难,雷声阻险,不行奋发,发则物受其害,是卦也,居爻行数不吉,反为灾难,逢吉,则为患难涣散之象。
涣者散也,卦中缺妻财官鬼,以离卦第三爻亥水官鬼,伏于本卦第三爻午火之下,午火是飞神,亥水是伏神,水克火,谓之伏克飞神,名为出暴,以离卦第四爻酉金妻财伏于本卦第四爻未土之下,未土是飞神,酉金是伏神,土生金,谓之飞来生伏。

【河洛理数:岁运六十四卦诀】
易经第五十九卦,涣卦
总诀:亨,王假有庙。利涉大川,利贞。
象曰:风行水上,涣。先王以享于帝立庙。
莫将好事只如闲,切恐因循事不安。不戒履霜驯致后,坚冰散释势尤难。
双凤翔翱入九霄,长江泛艇渡危桥。重防得处亦防失,山外青山可四绕。
梦入天台路,登山事可期。异香春色好,重发旧花枝。

初爻诀:用拯马壮,吉。
象曰:初六之吉,顺也。
有信传家去,南征事想行。名利达通子,孚鱼有黄金。
云静日当中,祥光到处通。道途逢快便,千里快哉风。

二爻诀:涣奔其机,悔亡。
象曰:涣奔其机,得愿也。
水行不利陆安贞,浅涉家人执折寻。雾起云非风雨急,片航归去恐伤心。
危获安,理御气。不须忧,终遂志。
时方当涣散,当有所依承。俯就知心事,危中事可凭。

三爻诀:涣其躬,无悔。
象曰:涣其躬,志在外也。
柔顺克其功,倾波远迩通。神人助其力,楚地却有终。
望鹿隔重山,高深渐可攀。举头天上看,明月出人间。

四爻诀:涣其群,元吉。涣其丘,匪夷所思。
象曰:涣其群,元吉,光大也。
宾主两同心,同心事可成。江风吹好梦,跨鹤上青云。
大人利见,大川利涉。元吉前程,光大可决。

五爻诀:涣汗其大号。涣王居,无咎。
象曰:王居无咎,正位也。
居尊施号令,在下若风从。险难随冰释,泰然和气融。
不归一,劳心力。贵人傍,宜助力。
一与童蒙告再三,王居无咎笑声喧。好音送至云霄路,万里鹏程展翅天。

上爻诀:涣其血,去逖出,无咎。
象曰:涣其血,远害也。
去血斯无咎,安居大可忧。桃花方结实,去计怕经秋。
远之不伤,近之不律。相反相违,笑颜如泣。

【南怀瑾、徐芹庭:白话易经】
第五十九卦:《涣卦》
涣:亨,王假有庙,利涉大川,利贞。
〖白话〗《涣卦》象征涣散:顺畅亨通,贤明的君主去祠庙祭祀神灵以祈求保佑,利于渡过大川河流,利于坚守中正之道。
《象》曰:风行水上,“涣”;先王以享于帝立庙。
〖白话〗《象辞》说:《涣卦》的卦象是坎(水)下巽(风)上,为风行水上之表象,象征涣散、离散。先代君王为了收合归拢人心便祭祀天帝,修建庙宇。

初六,用拯马壮吉。
〖白话〗初六,借助健壮的好马来弥补力量的不足,可以获得吉祥。
《象》曰:初六之吉,顺也。
〖白话〗《象辞》说:《兑卦》的第一位(初六)之所以是吉祥的,这是由于它能顺承阳刚的缘故。

九二,涣奔其机,悔亡。
〖白话〗九二,处在涣散之时,要迅速脱离险境,转移到安全的地方,悔恨便会消失。
《象》曰:“涣奔其机”,得愿也。
〖白话〗《象辞》说:“涣散之时,要迅速脱离险境,转移到安全的地方”,脱离了危险,消失了悔恨,实现了自己的愿望。

六三,涣其躬,无悔。
〖白话〗六三,宁愿自身受到损失,因此没有什么悔恨。
《象》曰:“涣其躬”,志在外也。
〖白话〗《象辞》说:“宁愿自身受到损失”,说明志向在外。

六四,涣其群,元吉;涣有丘,匪夷所思。
〖白话〗六四,尽散朋党,因而有大的吉祥;同时,它又能化解小群而聚成山丘一般大的群体,这不是常人所能想到的。
《象》曰:“涣其群元吉”,光大也。
〖白话〗《象辞》说:“尽散朋党,因而有大的吉祥”,表明无自私自利之心,品行光明正大。

九五,涣汗其大号,涣王居,无咎。
〖白话〗九五,像挥发身上的汗水一样发布重大的命令,同时亦能疏散君王的积蓄用以聚拢民心,这样做一定不会有什么祸患。
《象》曰:“王居无咎”,正位也。
〖白话〗《象辞》说:“疏散君王的积蓄以聚拢民心,这样做一定不会有什么祸患”,是因为九五爻居于正位,行事端正。

上九,涣其血去逖出,无咎。
〖白话〗上九,摆脱伤害,远远地避开它,不再接近它,不会有什么祸患。
《象》曰:涣其血,远害也。
〖白话〗《象辞》说:摆脱伤害,这就是避祸之道。

【刘大钧、林忠军:周易古经白话解】
涣(五十九)
经文:
涣①:亨,王假有庙②,利涉大川,利贞。
初六:用拯马壮③,吉。
九二:涣奔其机④,悔亡。
六三:涣其躬⑤,无悔。
六四:涣其群⑥,元吉。涣有丘⑦,匪夷所思⑧。
九五:涣汁其大号⑨,涣王居⑩。无咎。
上九:涣其血去,逖出⑾,无咎。

注释:
①涣:卦名。《杂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系辞》皆解为“离”,但由整个卦爻辞观之,“涣”似为古代祭祀大典中的某种仪式,疑有呼唤之义,是否即今之司仪。故爻辞中有“涣其群”“涣其躬”“涣王居”“涣其丘”等。特别由“涣汗其大号”看其义更明,而《象传》亦称:“‘涣奔其机’得愿也”。“‘涣其躬’志在外也”。“‘涣其血’远害也”,等等。然其确意难详,今暂仍依“涣”之字义解之。涣,水流散也。故先儒多以披离解散为解
②王假有庙:王至庙中(祭祀)。假,至。
③用拯马壮:取用壮马拯救。拯,拯救,又有取之义。“拯”汉人作“抍”。又通“撜”,故训为登上、取用。
④涣奔其机:水流奔至房子台阶。机,帛《易》作“阶”,台阶。
⑤涣其躬:水冲及自身。躬,自身。
⑥涣其群:水冲击众人。群,众人。
⑦涣有丘:丘。高地。水来而有高地。
⑧匪夷所思:不是平常所能想到的。匪,非。夷,常。
⑨涣汗其大号:帛《易》作“涣其肝大号”,由九二爻“涣奔其机”,六三爻“涣其躬”,六四爻“涣其群”及上九爻“涣其血去”考之,当以帛书为是,应为“涣其汗大号”,当释为号令如汗出而不返。汗,出汗。号,号令。水如汗出不可收,大声发布号令。
⑩涣王居:水冲击王居住的地方。
⑾涣其血去,逖出:水披离散失,忧患过去,惊恐排除。“血”通恤,即忧虑。“逖”(tì)帛《易》作“汤”,即惕,惊惧。

今译:
涣:亨通。大王至庙中(祭祀),利于涉越大河,宜于守正。
初六:取用壮马拯救,吉。
九二:水散奔于台阶,悔事消亡。
六三:水冲及自身无悔。
六四:水冲击众人开始即吉。(因)水至有高地,不是平常所想的那样。
九五:水如汗(出而不返),将大声发布号令,水冲王居之处,无灾咎。
上九:水的冲击散去,使忧虑恐惧散夫,无灾咎。

【妈祖文化网:图解易经】
易经第五十九卦、巽上坎下、风水涣。
涣:亨。王假有庙,利涉大川,利贞。
译文:涣卦木漂于水,水面起风,船行于水上。涣散,离散。但随波顺行,王到了宗庙,利出外跋涉大川,只要贞正是有利的。

大象:这一卦,下卦“坎”是水,上卦“巽”是风,风吹水上,形成水波离散的现象,所以称作涣卦,象征喜悦使郁闷涣散。“涣”是冰融解破裂,离散的意思。

初六:用拯马壮,吉。
译文:借用良马救助,是吉利的。
启示:涣散之初期要及时采取对策。

九二:涣奔其机,悔亡。
译文:水冲塌了房基,投奔到可依靠的地方,悔恨消失。
启示:挽救涣散应与同志携手共进。

六三:涣其躬,无悔。
译文:水冲到身上,灾难消失了。
启示:必要时借助别人的力量。

六四:涣其群,元吉。涣有丘,匪夷所思。
译文:水奔到众人聚集的地方,由于有准备,一开始就吉利。水冲向山丘,那是平常难以想象的。
启示:出奇制胜。

九五:涣汗其大号,涣王居,无咎。
译文:水很浩瀚,奔走呼号,冲向王宫,但也无灾难。
启示:领导人要以中正号令天下,挽救涣散。

上九:涣其血,去逖出,无咎。
译文:水灾过去了,要警惕这种灾难重演,做好防洪工作,不会有灾难的。
启示:挽救涣散必须与利除害,铲除邪恶。

总纲:《涣》卦的传统说法是救散治乱,但这并不准确。实际上,《涣》卦讲的是教化问题。所谓教化,就是面向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。卦中六爻都是实施教化的主体,他们或者清刷自己,或者铲除阻力,或者与惩办相合。总之,要像风行无阻、水流畅通那样,把统治阶级的思想输送到天下,以培养平民大众的道德意识,提高其精神系素质,从而巩固政权。

〖风水涣箴言〗
靠着前人累积的经验和指引,自然有利于聚集离散之心,克服艰难的险阻。

【启福阁:铁算盘】
59、风水涣、顺风驾帆之象、萍水相逢之意、(中吉)。
涣、亨,王假有庙,利涉大川,利贞。
〖象曰〗:风行水上,涣,先王以享于帝立庙。
评:逐波涣散,患难将消,恶事离身,狱讼出牢,利涉大川,舟楫摇摇,出入无滞,管取消滔。
此卦上巽下坎,涣者流散也,又上木下水,为行舟之象,风在水面上吹过必起涟漪,使水波散漫开来,有离散的意思,但同时水上有风吹动,利于行舟,就像船只顺利渡过大川一样,因此只要坚守正道,使涣散归于宁静,则会亨通畅顺。
离宫之卦,此卦乃有物解散之意,也有恶事离身之吉兆,然有散乱之义,及有损失,往来远方,或诸事由远处相结,都无障碍,会从横面受意外的灾难及损失,又劳力极多,有心底不安之意,详细说时,恰如皓月之影,照在池面,忽然大风将月影吹散,所以好容易运气一到,忽而变成恶运正在恶运之际,忽然又好了,一点也不能安心,这种时期,勿妄自动心,谨慎着轻卒的行为,自然大吉。

【来源已失:六十四卦详解】
第59卦、风水涣(涣卦)、拯救涣散、下下卦。
象曰:隔河望见一锭金,欲取岸宽水又深,指望资财难到手,尽夜资财枉费心。
这个卦是异卦(下坎上巽)相叠。风在水上行,推波助澜,四方流溢。涣,水流流散之意。象征组织和人心涣散,必用积极的手段和方法克服,战胜弊端,挽救涣散,转危为安。
事业:处于比较困难的地步,主要是因为人心不齐。要采取强有力的办法,求得安定团结。其中,最为重要的是坚持正道,秉持大公无私的精神,收人心以聚涣散。
经商:市场状况混乱,方向不明。适当的冒险是完全必要的。但必须公正无私,克制私欲。争取有实力者的合作和支援也是完全有必要的。
求名:必须静下心来努力学习和提高知识水平,增加才干。涣散的形势必须进行治理,这需要多方面的人才。前途是光明的,关键取决于个人的努力。
外出:平安无事,水路更顺利。
婚恋:只要双方都抱着纯正的目的,一定美满成功。
决策:为了开拓事业,必须使用积极的手段,克服和战胜内部不团结的弊病。首先自己要除私心,牺牲小我,完成大我。切莫介入是非争端之中。这样,可以重新获得安定的局面。在良好的环境里,各项事业前途光明。

【来源已失:六十四卦解释】
第五十九卦、涣、风水涣、巽上坎下。
顺风扬帆之象、随波逐流之意。
大象:风吹在水面上,流动四散,又有春风吹散严寒,令冰雪消解。
运势:虽有忧患,但终可解困,百事亨通,忌任性散慢。
爱情:现时有障碍,但最终能圆满。
疾病:幼年多体弱多病,及年逐长大而渐康,注意血液、内分泌。
失物:不能寻回。
诉讼:凡事宜大事化小,小事化无,诉讼可解。

〖卦爻辞注解〗
《涣》卦:通顺。国王来到宗庙,有利于渡大河,利于占问。
初六:用阉割的马强壮,吉。
九二:散流的水奔冲他的台阶,(冲洗院内藏秽),悔恨消失。
六三:散流的水冲洗他的身子,没有悔恨。
六四:散流冲洗群众,大吉。散流到丘陵,不是平常所能想的。
九五:散流他的汗,像发出大的号令。散流的水冲洗王宫,无害。
上九:涣散他的祸患,祸患去警惕出来,无害。

【龙隐网:周易六十四卦爻辞详解】
风水涣第五十九
〖原文〗
涣①:亨,王假有庙②。利涉大川。利贞。
〖译文〗
涣卦:亨通,因为君王亲临宗庙,禳灾祈福。并利于涉水过江河。这是吉利的贞卜。
〖注释〗
①涣,卦名。本卦为异卦相叠(坎下巽上)。下卦为坎,坎为水;上卦为巽,巽为风。风行水上,推波鼓澜,四方横流,所以卦名曰涣。涣,《说文》:“水流散也。”用以喻君王乘德教之舟,乘风破浪,宣布四方。②假,借为格,至。有,汉帛书《周易》作于。此处有亦用同于。

〖原文〗
《彖》曰:涣,“亨”,刚来而不穷①,柔得位乎外而上同②。“王假有庙”,王乃在中也。“利涉大川”,乘木有功③。
〖译文〗
《彖辞》说:涣卦,有亨通之象。因为九二、九五之爻分别为内外卦之主爻,像君王居位,大权在握,指挥灵通,而且百僚守职,顺从君王。“王亲临宗庙祭祀”,说明众星拱卫,君王处于天枢之地。所谓“利于涉水渡河”,比喻君王以“德教”为舟,破浪穿行,所向有功。
〖注释〗
①刚来而不穷,本卦九二阳爻,为刚,居下卦中位,九五阳爻,为刚,居上卦之中位,分居内外卦之主位,是中正其位而四向可通之象。像君王居位用权,安稳灵便。
②柔得位乎外而上同,本卦六四阴爻,为柔,居外卦之阴位(第四位为阴位),是柔得位而处于外。初六、六四阴爻,分别处于九二、九五阳爻之下,有柔刚相应之象,所以说“上同”。像百僚守职,拥戴君上。
③乘木有功,本卦上卦为巽,巽为木,下卦为坎,坎为水,乘舟渡水,平安无事。

〖原文〗
《象》曰:风行水上,涣。先王以享于帝,立庙。
〖译文〗
《象辞》说:本卦上卦为巽,巽为风;下卦为坎,坎为水。风行水上,是涣卦的卦象。先王观此卦象,从而享祭天帝,建立宗庙,推行尊天孝祖的“德教”。

〖原文〗
初六:用拯马壮,吉①。
《象》曰:初六之吉,顺也。
〖译文〗
初六:洪水突来,因而乘马逃避,匆促跌伤,幸免淹亡之祸,吉利。
《象辞》说:初六爻辞讲的吉利,是因为初六阴爻居九二阳爻之下,有阴柔顺从阳刚之意。像马顺从人意。
〖注释〗
①用,因。拯,声假作乘,乘骑。壮,借为戕,伤。沙少海先生说:本卦“是一个讲水灾的专卦。……全部爻辞,都讲与水灾有关的事情,首先讲洪水成灾,冲毁房屋。中间提到殃及人畜。最后提到人们要吸取教训,加强防范,以免灾难重临。”细绎各爻,此说有理。《象辞》所释与此大有出入。

〖原文〗
九二:涣奔其机①,悔亡。
《象》曰:涣奔其机②,得愿也。
〖译文〗
九二:洪水奔涌,冲毁房基。性命无虞。不章中之万幸。
《象辞》说:荡涤冲刷其污垢,正是心中所愿。
〖注释〗
①涣,洪水。奔,借为崩,冲毁。(采沙少海先生说)。机,惠士奇《易说》谓当作兀。《说文》:“兀,下基也。”这里指房基。
②涣,《象辞》释为冲洗,冲散。机,当借为迹,污迹。与经意有别。

〖原文〗
六三:涣其躬,无悔。
《象》曰:涣其躬,志在外也。
〖译文〗
六三:洪水冲到身上,幸免于难,尚可庆幸。
《象辞》说:冲刷他的身体,说明其人志在教育他人,治理国家。

〖原文〗
六四:涣其群,元吉,涣有丘,匪夷所思①。
《象》曰:涣其群,元吉,光大也②。
〖译文〗
六四:洪水冲向人群,然而十分幸运,因为人群聚集在山丘上,洪水只能淹到山脚,否则其后果是平常难以想像的。
《象辞》说:冲刷大众百姓,说明君王德教广施,教化大行。
〖注释〗
①群,人群。丘,山丘。匪,读为非。夷,平常。匪夷所思,犹言不是平常可以想见的。
②光,借为广。

〖原文〗
九五:涣汗其大号①,涣王居②,无咎。
《象》曰:王居无咎,正位也。
〖译文〗
九五:洪水横溢,淹没国都,淹及王宫,牵好人员早巳撤走,没有大的灾难。
《象辞》说:王宫没有遭遇灾难,因为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,位尊且正,自然无灾难。
〖注释〗
①涣汗,水势盛大貌。大号,国都。
②涣王居,犹言洪水淹及王宫。

〖原文〗
上九:涣其血去逖出①,无咎。
《象》曰:涣其血,远害也②。
〖译文〗
上九:洪水退去,忧患消除,但仍须警惕,加强防范,这样就没有灾难。
《象辞》说:有血光之灾,走开,远远地走开,这样就可远离灾害。
〖注释〗
①血,借为恤,忧患。去,清除。逖,通畅,警惕。出,产生。
②《象辞》以“远害”释此句,盖其句读有异。当理解为:“涣其血,去,逖出。”释血,为血光之灾。释逖为远。

易经中卦象:谁能解释

没人会,会也不会给你白解释,没看到那些易经算命的收费起码100一次吗

周易八卦六是顺数有人说三个六不是好数何原因

这不一定,,每个卦中只要有三个阴爻就是三个六了,,可是类似三个六的卦非常多,,,这不能说明什么问题,,有时候一个坏卦并不能说明很坏,,我们还要看是在什么爻上,,同样一个好卦也不一定就很好啊,好卦中也有还好的爻,,具体要看在什么爻位上,没事的,,六个六都不怕,,不能说明问题,,,六个六就是坤卦了,,通道坤卦就不好了吗?乾卦,一个六也没有,难道就很好吗?潜龙勿用,也不一定好,

易经那八个卦象,究竟是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规律?

取象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一,自古以来就被中国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广泛使用,相当神秘。它形成于《易经》年,是现代思维方式下易学文化精神的宝贵组成部分。本文将取象的思维方式定义为:在思维过程中,离不开物体,以想象为媒介,直接推断出一种抽象的思维方法。起源于原始时代,发展于《易经》年。原始人处于人类文明史的早期。

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,他们已经具备了拍摄图像的原始思维能力。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小孩子一样。他们的脑海里只有具体的物理图像,他们使用的文字都是他们接触到的物理符号。在他们的语言中,没有包含植物区系相同性质的物种词,也没有表达一般概念的词。比如他们只有这个人那个人的尖概念,随着思维的发展,他们逐渐将一些特殊名词转移到相关范畴,表明范畴的共性,从而产生了形象思维的表达。它的特点是语言中没有这样的词,是从他们印象最深的物体石头和太阳中提炼出来的。

这是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。取象思维的初级阶段,已经表明人类思维进入了简单类比推理阶段。类比推理是拍照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。这种思维方式在《易经》得到了发展和完善,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。这意味着一个男人被石头绊倒,伸手抓到蓟上,没有妻子就回家了,所以他遇到了这个恶魔。这是一个抽象的道理,人在坎坷的境遇中,靠坏人,不会有好结果。在于对具体事物的表达,让人从具体事物中想到抽象的事物,感受到某种东西。

《大壮》卦写转阳触范之类的。对“龙”等具体事物的描述,意在解释与之相关的抽象事物,即不是解释“龙”等具体事物,而是通过对这些具体事物的描述,启发人们去想象和认识一个抽象的事物。取象思维的本质是一种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。在这里,我们把自然界的枯杨树与世界上的老已婚少女联系起来,取其相似之处,加以想象,通过想象的媒介,我们推断出“意义”。意象和卦是看得见的,“意”是看不见的。很难说得清楚明白。对于那些只能理解不能表达的东西,人们可以通过使用拍照的思维方式来获得。

高分求《易》中64卦的 最凶卦 最吉卦 顺卦 逆卦。。。

告诉你,你这样问你就是外行,卦卦都吉,卦卦都凶。用处不同,吉凶不同。你好好细读,品味。在找找其他书,参阅,慢慢就会明白。古语说:三年入门,十年小成。

《易经》中的损卦和益卦有什么区别?

《损》《益》之易道寓心
《帛书周易•要》之第四章,叙述孔子研易至《损》《益》卦,顿时感叹不已。告诫弟子说:“夫《损》《益》之道,不可不审察也,吉凶之(门)也。……《损》《益》之道,足以观天地之变,而君者之事已。是以察于《损》《益》之变者,不可动以忧憙。故明君不时不宿,不日不月,不卜不筮,而知吉与凶,顺天地之心,此谓《易》道。” 对此,《淮南子•人间训》中也有类似的记载:“孔子读《易》至《损》《益》,未尝不愤然而叹曰:‘益’‘损’者,其王者之事与?事或欲以利之,适足以害之,或欲害子,乃反以利之。利害之反,祸福之门户,不可不察。”《说苑•敬慎》中亦有同样的传说:“孔子读《易》,至于《损》《益》,则喟然而叹。子夏避席而问曰:夫子何为叹?孔子曰:夫自损者益,自益者缺。吾是以叹也!子夏曰: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?孔子曰:否!天之道,成者未尝得久也。夫学者以虚受之,故曰得。苟不知持满,则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。昔尧履天子位,犹允恭以持之,虚静以待之,故百载以逾盛,迄今而益章。昆吾自藏而满意,穷高而不衰,故当时而亏败,迄今而逾恶,是非‘损’‘益’之征与?吾故曰:谦也者,致恭以存其位者也。夫《丰》明而动故能大,苟大则亏矣。吾戒之,故曰: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!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,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,是以圣人不敢当盛,升与而遇三人则下,二人则轼,调其盈虚,故能长久也。子夏曰:善!请终身诵之。”
由此可见,《损》《益》之中包含着易道之深远。《损》卦兑下而艮上,其《彖》曰:“损,损下而益上,其道上行。”李光地有案语:“下能益上,则道上行矣。上能益下,则道大光矣。如此则道字方有意味,而于两卦诸爻之义亦合。”(《周易折中•卷十•彖传下》)《损•彖》中还有“损刚益柔有时,损益盈虚,与时偕行。”《程氏易传》阐释为:“损刚益柔有时,刚为过,柔为不足,损益皆损刚益柔也。必顺时而行,不当时而损益之,则非也。或损或益,或盈或虚,唯随时而已,过者损之,不足者益之,亏者盈之,实者虚之,‘与时偕行’也。”其《象》曰:“山下有泽,损。君子以惩忿窒欲。”杨时曾有评论:“‘损’,德之修也。所当损者,唯‘忿’‘欲’而已。故九思始于视听貌言,终于忿思难,见得思义者,以此。”
《易经•序卦》有言:“损而不已必益,故受之以益。”《程氏易传》云:“盛衰损益如循环,损极必益,理之自然,《益》所以继《损》也。”《益》卦巽上而震下,寓意雷风,含相益之象。其《彖》曰:“益,损上益下,民说无疆,自上下下,其道大光。……益动而巽,日进无疆,天施地生,其益无方,凡益之道,与时偕行。”其《象》言:“风雷益,君子以见善则迁,有过则改。”朱熹曾通过其注释来发挥其意义,“风雷之势,交相助益。迁善改过,益之大者,而其相益亦犹是也。” 益象所含风雷之势,可交相助益。对此李光地曾有“案”说:“雷者动阳气者也,故人心奋发而勇于善者如之;风者散阳气者也,故人心荡涤以消其恶者如之。”何楷亦有评论:“咸言速,心之德通于虚也。……恒言久,心之德凝于实也,不益不实,迁善改过,益之又益,充实而成其为恒。”(《周易折中•卷第十二•象下传》)
在《益》卦之经文中,有“心”字两用,其九五爻辞中有“有孚惠心,勿问,元吉,有孚惠我德。”上九爻辞中有“上九,莫益之,或击之。立心勿恒,凶。”益卦震下而巽上,上九以阳爻居益之顶端,求益而不益得,故爻辞有莫益而或击之。于是,上九爻辞之“立心勿恒,凶”乃戒占者也。其易理含义为立心以恒。
对于益之九五爻“有孚惠心,勿问,元吉,有孚惠我德。”王弼曾有这样的解释:“(九五)得立履尊,为《益》之主者也。为益之大,莫大于信。为惠之大,莫大于心。……惠心者也,信以惠心,尽物之愿,固不待问而‘元吉’,以诚惠物,物亦应之,故曰‘有孚惠我德。’”(《周易折中•卷六•益》)《益》之九五《象》曰:“有孚惠心,勿问之矣,惠我德,大得志也。”《程氏易传》中对此有这样的阐释:“人君有至诚惠益天下之心,其元吉不假言也。故云‘勿问之矣’,天下至诚怀吾德以为惠,是其道大行,人君之志得矣。”可见,这“惠”出于“心”,不言自明;“德”生于“心”,由此可推。
《易经•系辞》中,仍以“子曰”为标题,注解“益之立心恒”说:“君子安其身而后动,易其心而后语,定其交而后求。君子修此三者,故全也。危以动,则民不与也。惧以语,则民不应也。无交而求,则民不与也。莫之与,则伤之者至矣。《易》曰:‘莫益之,或击之。立心勿恒,凶。’”(《易经•系辞下》)如其所启示,君子立心以恒,若然使内心自性体现天地万物之情,然后始可安身处世,顺应天心,遵循易道,持之以恒。
益下则固其本
“上”与“下”、“损”与“益”,这种双边活动乃是在国家社稷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的。为上者不体恤民瘼,老百姓活不下去,就会揭竿而起,天下立马就要大乱。这就像范仲淹所说的那样:“损上则益下,益下则固其本。”由此可曰:有孚惠心,勿问之矣。惠我德,大得志也。
损下益上也罢,损上益下也罢,不管表面上直接受损的是谁,但是在国家社稷这个统一体之内,受损者最终还是能够有所得益。这就是上下、损益之间最突出最根本的相辅相成的关系。
益人终能自益
益民则民悦,民悦国无疆。清初统治者明白此理,轻徭薄赋,奠定了大清的盛世之基。
清初,由于经过长期的战乱,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,耕地大量荒芜,农民死亡逃徙,全国各地呈现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。在这种情况下,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极端困苦,阶级矛盾十分尖锐。
形势十分严峻地摆在清统治者的面前。要维持自己的统治,就要缓和阶级矛盾,安定人民的生活,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。如果进一步竭泽而鱼,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,不仅不能稳固自己的统治,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效果,因为广大农民己在死亡线上挣扎,根本不可能承受明末统治者那样大的剥削量。清统治者从明朝的灭亡中看到,苛重的剥削是造成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,认识到“收拾民心,莫过于轻徭薄赋”,“行蠲免,薄赋敛,则力农者少钱粮之苦,而从逆之心自消”,因此,采取了“轻徭薄赋”的政策。这对当时的清统治者来说,是巩固政权的惟一途径。
从顺治元年(公元1644年)七月开始,清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,分别减免田赋,或全免,或免二分之一,三分之一;有免一、二年或三年不等。自顺治元年始,凡正额之外,一切加派,如辽饷、剿饷、练饷及召买米豆尽行蠲免。并规定,赋税征收以万历初年《赋役全书》所载为正额,其余各项加增尽行免除。
为了确定征收赋税的依据,避免地方官任意加增,顺治三年(公元1646年)下令重修《赋役全书》,于顺治十一年(公元1654年)完成。从该书规定的数额看,清朝对农民的赋税征收要比明朝明显减轻。为了使农民自己知道所交钱粮的数目,以防胥吏从中舞弊,清于顺治六年(公元1649年)颁刻“易知由单”。单内开列各州县应征本折款项,共计起运若干,存留若干,每亩应征银米数目等,将单当众散给,收取本人亲笔领状。如果单外多征者,准许告发。此外,又将应解漕粮改为“官收官解,不得仍派小民”,从而免除了部分解户的赔累之苦。
清初,特别是康熙年间推行的“轻徭薄赋”政策,减轻了农民的负担,对安定人民生活,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,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,起了积极作用。康熙以后,全国耕地面积扩大,人口增长,均与这一政策有一定的关系。可以说,这一政策的推行,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益人必然使人悦服。不但治国如此,对于个人而言,如果能诚心诚意,益于他人,也必然能得到他人诚心诚意的回报。‍

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:
网站地图